首页 WORD模板 学习教育 3短诗五首

 3短诗五首

开通vip
举报

爱问共享资料3短诗五首文档免费下载,数万用户每天上传大量最新资料,数量累计超一个亿 , <h1>&nbsh1;</p> <p>3 短诗五首</p> <p>教学目标</p> <p>1.朗读这几首诗,体会凝练而含蓄的语言美。</p> <p>2.把握诗歌中的意象,揣摩诗中的情感,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p> <p>3.感受诗歌的不同艺术风格,体会不同的诗味。</p> <...

3短诗五首

<h1>&nbsh1;</p> <p>3 短诗五首</p> <p>教学目标</p> <p>1.朗读这几首诗,体会凝练而含蓄的语言美。</p> <p>2.把握诗歌中的意象,揣摩诗中的情感,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p> <p>3.感受诗歌的不同艺术风格,体会不同的诗味。</p> <p>教学课时</p> <p>2课时</p> <p>教学准备</p> <p>布置学生完成第3课课前预习卡</p> <p>第1课时</p> <p>课时目标</p> <p>1.诵读诗歌,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p> <p>2.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情感。 </p> <p>教学过程</p> <p>月   夜</p> <p>一、新课导入</p> <p>1918年1月,《新青年》首次发表了白话诗九首,这九首诗开创了中国新诗的先河。沈尹默作为北大知名教授,他发表的这首《月夜》便是其中之一。有人说,正是因为这首诗的存在,中国面世的这一小批现代诗歌作品才可以说真正地显示出现代性。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地位如此之高,它到底具有怎样的魅力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板书课题)</p> <p>【设计说明】</p> <p>简要介绍《月夜》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引起同学探究这首诗的兴趣。</p> <p>二、初读诗歌,描绘画面</p> <p>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韵律。</p> <p>2.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景,请用自己的语言将这幅月夜图描绘出来。</p> <p>学生行为  深秋的夜晚,明月高照,寒风呼啸,“我”与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站立,没有依靠。</p> <p>【设计说明】</p> <p>引导学生在自由朗读的基础上描绘诗歌画面,促进对诗歌内容的理解</p> <p>三、结合背景,分析意象</p> <p>师:分析意象之前先来了解一下本文的时代背景(见课件出示)。</p> <p> </p> <p>1917年的中国,虽然经过辛亥革命,已经推翻了清王朝,但仍然处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下,广大群众并没有真正觉醒,我们的民族仍旧封建愚昧、闭锁保守。此时,唤起自由思想和个性意识,显得尤为重要。沈尹默所在的北京大学,就是这种民主思想的摇篮;他所参与的《新青年》,是当时提倡新文化运动、推进新文化运动的旗帜。而新诗的出现,正是当时的人们追求“科学”与“民主”,追求人的个体的觉醒,追求思想解放、个性独立的象征。</p> <p>学生自主讨论交流,思考下面的问题。</p> <p>1.“霜风”与“月光”以及“我”与“顶高的树”两组意象的关系是什么?</p> <p>学生行为  “霜风”呼啸,“明月”高照,这一组意象的对比,象征在黑暗年代里新诗如明月般照亮诗人的心。</p> <p>“我”与“顶高的树”这一组意象,“我”既指诗人自己,也泛指拥有独立精神和自我意识的新青年;“顶高的树”象征着古老的观念,传统、稳健、根基深厚、固执而迂腐,“并排立着”是思想的并立。“没有靠着”象征诗人的自强自立。</p> <p>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p> <p>学生行为  这首诗表现了“五四运动”前一代青年的个性觉醒,以及追求人格独立和思想自由的意识。</p> <p>四、再读诗歌,感受韵味</p> <p>1.有感情地再次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魅力。</p> <p>提示:在理解诗歌主题的基础上,师和学生一起探讨这首诗的朗读技巧。如每一行的词尾“着”应当轻读,使语气委婉,节奏舒缓自然;“并排”“没有”两个词应当重读,体现出作者对独立自由的渴望。</p> <p>2.感受诗歌美的韵味。</p> <p>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这首诗“美”在何处。</p> <p>学生行为  (1)韵律美。全诗每句均以虚词“着”结尾,形成统一的结构韵律,构成反复,并通过第三、四句句式的短长变化,使诗歌的节奏起伏,读来错落有致。</p> <p>(2)意境美。全诗只有四行,却清晰地勾勒了一幅“月夜”场景:霜风、月光、高树、“我”,共同构筑了“月夜”的存在。这种看似简单的物象组合,所透露的诗意却是“可以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意象的朦胧感增加了这首诗的整体韵味。</p> <p>【设计说明】</p> <p>本环节再次朗读诗歌,探讨诗歌朗读技巧,并以诗歌的“美”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体会凝练而含蓄的语言,感受诗歌朦胧的意境美。</p> <p>萧红墓畔口占</p> <p>一、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p> <p> </p> <p>1.作者介绍。</p> <p>戴望舒(1905—1950),中国现代诗人、文学翻译家。1927年发表成名作《雨巷》,传诵一时,由此获得“雨巷诗人”之誉。1941年底被日寇逮捕入狱。在狱中写下《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著名诗篇。</p> <p>2.创作背景。</p> <p>萧红(1911—1942),中国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萧红老家在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她很早就从东北逃亡进关,辗转呼号,1933年开始文学创作,用自己的笔投入了抗日的洪流,1935年发表成名作《生死场》,晚期的主要作品有《呼兰河传》。</p> <p>戴望舒与萧红友情深厚。1940年1月,二人在香港首次见面,却是一见如故。太平洋战争爆发之际,萧红生病却得不到正常的治疗,死在极度混乱中的香港,年仅31岁。这对于当时同样在香港坚持抗日的友人戴望舒来说,自然是一个极大的刺激。这首诗是戴望舒在被日本人抓走放出来后拜谒萧红墓时所作。“口占”,指即兴作诗词,说明这是随口吟成。</p> <p>【设计说明】</p> <p>简要介绍戴望舒与萧红,使学生了解两人友谊,从而进一步理解诗歌。</p> <p>二、朗读诗歌,分析内容,把握情感</p> <p>生自由朗读诗歌,结合阅读体验,思考下面的问题。</p> <p>1.“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一句中,“六小时”“长途”说明了什么?这一句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p> <p>学生行为  “六小时”指出时间之长,“长途”指出距离之远,强调“六小时”和“长途”,说明了悼念之行颇为不易,表现出诗人与已故者友谊的深厚和诚挚。“寂寞”既是诗人当时的实际感受,又是诗人长期以来心境的真实写照,是诗篇最主要的感情基调。</p> <p>2.诗人写“红山茶”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p> <p>学生行为  红山茶的花性花品,正是萧红一生品性风采的象征——凌寒高洁、冷艳不群、坚忍不屈、执着奔放。“红山茶”这一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萧红由衷的赞美、欣赏与缅怀。采摘一束鲜艳的红山茶放于“你头边”,这是戴望舒对萧红这样一位生前爱花写花的人最好的告慰与祭奠。</p> <p>3.如何理解“我等待着,长夜漫漫”这句话?</p> <p>学生行为  “长夜漫漫”,写出这种“等待”的漫长、痛苦,难以忍受,诗歌由对友人的怀念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对命运、生死的追问。</p> <p>4.如何理解“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p> <p>学生行为  诗人与友人虽然天人永隔,逝者却享受着穿透世事的安详,“卧听着海涛闲话”,海陪伴着逝者,虽仍然不免寂寞,但灵魂却超然静观,而诗人却仍在漫漫长夜中等待 答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填图题岩土工程勘察试题省略号的作用及举例应急救援安全知识车间5s试题及答案 。</p> <p>5.这首诗中充满了各种对比关系,请你说说有哪些。</p> <p>学生行为  “我”与“你”,“生”与“死”,走长途来悼念的“长”“重”与放一束山茶花的“短”“轻”,长夜的“静”和海涛的“动”。</p> <p>师小结:这首伤逝之作,饱含着诗人对好友盛年而逝的惋惜和悲痛,对亡友的怀念。</p> <p>三、布置作业</p> <p>完成《·好学案》第一单元主题阅读中的《我用残损的手掌》。</p> <p>【设计说明】</p> <p>本环节以问题为引导,突破诗歌中的难点,引导学生从理解具体词句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的角度分析诗歌。</p> <p> </p> <p>第2课时</p> <p>课时目标</p> <p>1.自主探究,理解诗歌的主旨与情感。</p> <p>2.对比阅读,了解早期白话新诗的共同特点。</p> <p>3.体会哲理诗的内涵,模仿创作诗歌。 </p> <p>教学过程</p> <p>一、衔接导入</p> <p>现代诗歌,语言凝练而含蓄,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哲思。前面一节课,我们共同品读了《月夜》《萧红墓畔口占》这两首现代诗歌中的代表作。本节课,我们再来欣赏三首小诗,继续享受思考的愉悦。</p> <p>【设计说明】</p> <p>通过回顾上节课所学诗歌,引导学生学习新的三首小诗。</p> <p>二、初读诗歌,讲我所爱</p> <p>1.生自由朗读《断章》《风雨吟》《统一》三首诗,结合资料理解内容。</p> <p>2.生说说自己最喜欢三首诗中的哪一首,并说明理由。</p> <p> (生交流、讨论并作答)</p> <p>【设计说明】</p> <p>“选我所爱,畅所欲言”的方式,既能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又能让学生立足诗歌内容,自主把握诗意。</p> <p>三、再读诗歌,自主探究</p> <p>1.生以小组为单位,再读诗歌,交流讨论自己认为最值得探讨的问题并写下来。</p> <p>2.指名小组分享写下的问题,全班点评。</p> <p>3.师点评并出示应重点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p> <p> </p> <p>(1)《断章》中由意象组合成的四个画面之间有什么联系?</p> <p>(2)《断章》表达了怎样的哲理内涵?</p>

本文档为【3短诗五首】,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1个特权 ,已有0人下载

最新资料

热门推荐

推荐专题

v

机构认证用户 阅与慧文化

阅与慧文化创办于2016年,三年来,致力于中小学学生线上学习指导与学习资料免费分享,两年多来,得了很多家长的肯定与好评。2019年开始,为帮助更多的家长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推出阅慧文化校外辅导线下站,以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阅读习惯、书写习惯为主要目的,努力促进孩子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