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柔性棚洞防护结构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

 《柔性棚洞防护结构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

开通vip
举报

爱问共享资料《柔性棚洞防护结构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文档免费下载,数万用户每天上传大量最新资料,数量累计超一个亿 ,CECSCECSXXX:202X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柔性棚洞防护结构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flexibleshed(征求意见稿)20XX年月目  次1总则12术语和符号22.1术语22.2符号33基本规定44勘查64.1一般规定64.2地质勘查要求64.3危岩(落石)特征分析75工程设计85.1一般规定85.2设计原则85.3结构设计135.4构造要求215.5基础设计226质量检验246.1一般要求246.2质量证明246.3材料、部件及整体性能检验247运输、安装及验收257.1包装、运...

《柔性棚洞防护结构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

CECSCECSXXX:202X中国工程建设协会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柔性棚洞防护结构技术 规程 煤矿测量规程下载煤矿测量规程下载配电网检修规程下载地籍调查规程pdf稳定性研究规程下载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flexibleshed(征求意见稿)20XX年月目  次1总则12术语和符号22.1术语22.2符号33基本规定44勘查64.1一般规定64.2地质勘查要求64.3危岩(落石)特征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75工程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85.1一般规定85.2设计原则85.3结构设计135.4构造要求215.5基础设计226质量检验246.1一般要求246.2质量证明246.3材料、部件及整体性能检验247运输、安装及验收257.1包装、运输、贮存257.2安装257.3工程验收268保养和维修28附录A:危岩体稳定性分析方法与评价30附录B:危岩落石计算分析方法35附录C:材料性能检验39附录D:部件性能检验41附录E:整体性能检验48本规程用词说明54引用标准名录55CONTENTS1GeneralProvisions12TermsandSymbols22.1Terms22.2Symbols33GeneralRequirements44Prospecting64.1GeneralRequirements64.2GeologicalExplorationRequirements64.3AnalysisonCharacteristicsofDangerousRock(Rockfall)75EngineeringDesign85.1GeneralRequirements85.2DesignPrinciples85.3StructuralDesign135.4ConstructionRequirements215.5FoundationDesign226QualityInspection246.1GeneralRequirements246.2QualityCertificate246.3Material,ComponentandOverallPerformanceInspection247Transportation,InstallationandAcceptance257.1Packaging,TransportationandStorage257.2Installation257.3AcceptanceofConstructionQuality268Maintenance28AppendixAStabilityAnalysisMethodandEvaluationofDangerousRock30AppendixBCalculationandAnalysisMethodofRockfall35AppendixCMaterialPerformanceTests39AppendixDComponentPropertyTests41AppendixEOverallPerformanceTests48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pecification54ListofQuotedStandard551总则1.0.1为了在柔性棚洞设计中,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节约能源、质量可靠、生态环保,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城镇建设、铁路、公路、水利、水电、国土资源、矿山、军事洞库区等领域边坡落石、崩塌体等地质灾害防护中采用的柔性棚洞的勘查、设计、施工及维护。1.0.3柔性棚洞可作为边坡落石防护工程的一部分,与其他工程措施配合使用,也可独立使用,使用时应明确柔性棚洞的使用年限。1.0.4设计柔性棚洞和选择结构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时,应同时考虑钢结构制作、运输、安装和混凝土浇筑、施工以及建成后的环境影响、维护保养等问题。1.0.5柔性棚洞工程勘查、设计、施工及维护,除遵照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和符号2.1术语2.1.1柔性棚洞flexibleshed以钢材或其他材料作为支撑结构,以柔性网、缓冲单元和附加支撑构件作为柔性缓冲层形成缓冲系统,以及基础组合而成的用于拦截崩塌落石的结构系统。2.1.2正常服役防护能级serviceprotectiveenergy(SEL)柔性棚洞在正常工作状态下能够承受连续冲击的落石能量。2.1.3极限防护能级maximumprotectiveenergy(MEL)柔性棚洞能够成功拦截的落石最大冲击能量。2.1.4安全等级protectiongrade根据柔性棚洞在防护工程中的作用、保护对象的重要性、结构破坏的危害程度、维护的难易程度以及经济性等因素,所确定的防护设防等级。2.1.5落石rockfall在重力或其他外力作用下突然从斜坡上向下坠落或滚落的岩石块体。2.1.6缓冲系统bufferstructure由柔性网,缓冲单元、钢丝绳和其他钢构件组成,用于拦截落石,并将作用力传递至支撑结构。2.1.7支撑结构supportstructure由钢材或其他材料制成的结构,用于支撑柔性缓冲层,并固定于基础。2.1.8缓冲单元energydissipatingdevice配置于结构上的用于吸收冲击能量的装置。2.1.9柔性网flexiblenet用钢丝绳、钢丝编制或缠绕形成的金属网。2.1.10缓冲距离bufferelongation柔性棚洞拦截落石过程中,缓冲系统沿冲击方向的最大变形。2.1.11直接分析设计法directanalysismethodofdesign直接考虑对结构稳定性和强度性能有显著影响的初始几何缺陷、残余应力、材料非线性、节点连接刚度等因素,以整个结构体系为对象进行二阶非线性分析的设计方法。2.2符号2.2.1作用和作用效应——柔性棚洞结构极限防护能级;——落石最大冲击能量;——缓冲系统中柔性网最大拉力;——钢丝绳最大拉力;Pn,max——网片的冲击作用力设计值——钢构件轴心压力;,——同一截面处绕x轴和y轴的弯矩。2.2.2计算指标——缓冲系统在遭受其极限防护能级相应的落石冲击时的最大缓冲位移标准值;——缓冲单元的工作内力;——单个缓冲单元最大变形量;——缓冲单元静态启动力;Fdt——缓冲单元动态启动力;——网片承载力;——钢丝绳的拉力设计值;——钢材的抗拉、抗压和抗弯强度设计值;——钢丝绳的抗拉设计强度;——跨度;——钢构件的毛截面面积;——对x轴和y轴的净截面模量;——在弯矩作用平面内较大受压纤维的毛截面模量;——整体结构中网片的耗能比例系数;——网片承载力变异系数;——钢丝绳承载力储备系数;——截面塑性发展系数;——钢构件稳定设计计算参数;——构件截面对y轴的长细比;——弯矩作用平面内的轴心受压构件稳定系数;k——安全系数。3基本规定3.0.1柔性棚洞主要应包含支撑结构、缓冲系统、基础。3.0.2柔性棚洞按照支撑结构形式可分为拱形柔性棚洞、框架式柔性棚洞、悬挑式柔性棚洞(图3.0.2)。(a)拱形柔性棚洞(b)框架式柔性棚洞(c)悬挑式柔性棚洞图3.0.2常见柔性棚洞形式【条文说明】:3.0.2柔性棚洞按照主要根据支撑结构形式进行划分,可分为拱形柔性棚洞、框架式柔性棚洞、悬挑式柔性棚洞等,亦可采用上述三种形式组合。支撑结构材料可采用钢材、钢筋混凝土或其他材料。3.0.3柔性棚洞缓冲层按照其工作原理可分为抛出式和拦截式(图3.0.3)。【条文说明】:3.0.3根据柔性棚洞缓冲系统的受力特征和防护效果,可分为抛出式棚洞和拦截式棚洞。抛出式棚洞的主要防护特征为落石弹出防护区域,拦截式棚洞的防护特征为落石落入缓冲系统后仍保留在系统中,两种结构的工作机理如下图所示:抛出式拦截式图3.0.3柔性棚洞缓冲层3.0.4柔性棚洞极限防护能级不宜超过2000kJ,极限防护能级超过2000kJ时应进行专项设计。3.0.5柔性棚洞在进行设计时,应根据被保护物的重要性、结构破坏可能产生的后果(危及人的生命、产生社会影响)、更换维护的难易程度以及经济性等因素,采用不同的安全等级,柔性棚洞结构的安全等级划分应符合表3.0.5的规定。表3.0.5柔性棚洞结构安全等级划分安全等级危害程度破坏后果常见对象一级高

《柔性棚洞防护结构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1

车辆倾覆,桥梁、隧道洞口等构造物、路面、路基及重要建筑物严重受损,人员伤亡严重轨道交通工程,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二级中桥梁、隧道洞口等构造物、路面、路基受损,人员伤亡少二级及以下公路三级低桥梁、隧道洞口等构造物、路面、路基轻微受损,几乎无人员伤亡非干线交通工程、临时工程注:1.当满足破坏后果和对象任一条件时,按安全等级较高设定。2.当临时工程中保护对象有较高要求,或临时工程受损可能造成较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时,应提高危害程度划分等级;3.表中未提及的防护对象,可由设计单位或建设单位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其安全等级分类,且不应低于本条要求。3.0.6一般情况下,柔性棚洞设计使用年限,安全等级为一级不应低于50年,安全等级为二级不应低于25年,安全等级为三级不应低于5年。3.0.7柔性棚洞在规定的设计使用年限内应具有足够的可靠度,结构可靠度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的规定。3.0.8柔性棚洞在规定的设计使用年限内应满足下列功能要求:1在正常施工和工作时,应能承受可能出现的各种设计荷载作用。2在正常维护下应具有耐久性能。3在设计规定的偶然事件发生时及发生后,应能保持必须的整体性。3.0.9柔性棚洞应根据其防护要求和耐久性要求进行材料选用。【条文说明】:3.0.9作为长期暴露于自然环境中的工程结构,设计时应合理选用材料。防护要求包含安全等级、极限防护能级等,根据防护能级应充分考虑材料的力学性能。根据耐久性要求,充分考虑材料的化学性能,包括自然条件、工作环境等。4勘查4.1一般规定4.1.1本规程规定的勘查方法适用于柔性棚洞上部边坡危岩(落石)及棚洞基础的工程地质勘查。4.1.2危岩(落石)工程地质勘查应查明建设区边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影响危岩(落石)稳定性的工程地质因素,评价危岩(落石)稳定性现状,分析危岩(落石)失稳运动特征。为柔性棚洞工程的设计提供地质资料,参与危岩(落石)治理方案的设计研究和治理效果的检验。4.1.3棚洞基础的工程地质勘查应查明棚洞结构基础范围及其附近的工程地质条件,提供岩土体结构组成、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能、地下水特征、地基承载力等参数,为柔性棚洞基础设计提供地质依据。4.1.4本规程规定的工程地质勘查可结合建筑物区工程地质勘查进行,当存在对工程有影响的失稳或潜在失稳危岩(落石),应进行专门性勘查。4.2柔性棚洞工程地质勘查要求4.2.1柔性棚洞工程勘查前除应收集边坡及邻近边坡的工程地质资料外,尚应取得下列资料:1拟建建筑物区边坡的总平面布置图;2拟建场地的整平高程和挖方、填方情况;3工程区域的相关气象资料;4工程区域相关的水文资料;5对工程产生影响的工业和市政管线、电力及通讯线缆等人类工程活动资料。4.2.2柔性棚洞工程地质勘查应包括下列内容:1场地地形和场地所在地貌单元;2场地附近区域地质构造与地震;3岩土时代、成因、类型、性状、覆盖层厚度、基岩面的形态和坡度、岩石风化和完整程度;4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能;5主要结构面特别是软弱结构面的类型、产状、发育程度、延伸程度、结合程度、充填状况、充水状况、组合关系、力学属性和临空面的关系;6地下水水位、水量、类型、主要含水层分布情况、补给及动态变化情况;7岩土的透水性和地下水的出露情况;8地下水、土对支挡结构材料的腐蚀性;9危岩(落石)的分布、规模、控制性结构面、历史运动路径、威胁范围等特征;10植被发育分布特征。4.2.3柔性棚洞工程地质勘查应进行地质测绘和调查,并符合下列规定:1地质测绘和调查的范围,应包括工程所涉及的边坡及可能对建筑物安全有影响的地段;2地质测绘可根据地形地貌条件选用人工测绘、无人机航测、三维激光扫描等手段进行;3地质测绘的比例尺,可根据边坡的规模、地形地质条件确定,平面测绘应为1:500~1:1000,剖面测绘应为1:200~1:500,规模较大危岩体剖面测绘比例不应小于1:200。4.2.4柔性棚洞工程地质勘查应进行地质勘探:1勘探范围应包括坡面区域和坡面外围一定的区域。边坡上部勘探范围应延伸至改段斜坡的分水岭附近,下部范围应包括受威胁对象,横向应包括可能影响建筑物区的范围并适当外扩;2勘探可采用坑(井)探、槽探、钻探和物探等方法;3勘探线应沿危岩可能崩塌方向布置,从危岩后缘稳定区域一定范围到崩塌可能威胁范围,且尽量通过危岩的重心。4.2.5柔性棚洞工程地质勘查应进行取样试验,并符合下列规定:1试验样品应在母岩及治理工程可能涉及范围内采取;2优先在探槽、探坑(井)中采集原状试样,尽可能采集软弱夹层原状试样;3采样测试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的规定。4.3危岩(落石)分析4.3.1危岩(落石)应根据危岩体块体形态、结构面边界条件,进行成因机制分析,判断危岩体可能的失稳破坏模式(滑移、倾倒、坠落);4.3.2危岩(落石)应采用定性分析结合定量计算的方法进行稳定性分析,可采用赤平投影、块体理论等,考虑降雨工况、地震工况,分析计算危岩体的稳定性;危岩体稳定性分析方法见本规程附录A;4.3.3危岩(落石)应进行运动特征分析,根据历史落石事件或危岩落石试验的规模、形态、运动路径、停积位置等,计算或模拟危岩落石的运动轨迹、冲击动能和弹跳高度等运动参数,运动特征分析宜采用三维落石数值仿真分析,并采用二维落石数值分析进行复核;危岩落石计算分析方法见本规程附录B。5工程设计5.1一般规定5.1.1柔性棚洞的工程设计应根据地质勘查结果,开展设计,保证结构可靠性。5.1.2柔性棚洞设计应满足采购、质量检验、施工安装、工程验收和后期维护的需要,设计文件应包括设计说明和柔性棚洞布置图等相关图件,应包括下列内容:1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冲击能量分析结果;2柔性棚洞选型与布置;3结构设计;4基础设计;5材料、构件及结构检验;6保养和维护要求;7施工安装方法。5.1.3柔性棚洞设计选用的材料或构件应满足结构承载力相关技术要求,对于尚无现行标准规定试验方法的,设计宜指定专用试验方法。5.1.4柔性棚洞所用材料或构件的防腐蚀设计应满足相关规范使用年限要求。5.2设计原则5.2.1柔性棚洞设计应确定布设位置和范围、正常服役防护能级、极限防护能级、结构形式、棚洞横断面及建筑限界、棚洞基础等。【条文说明】:5.2.1对于选用定型产品的工程,应根据实际勘查、评估结果进行分析设计,确定其可靠性和适用性。5.2.2应在分析预测坡面滚石运动轨迹基础上,结合被保护对象位置和特点,并按以下原则选择柔性棚洞形式:1临谷、临海线路宜选择抛出式柔性棚洞;2盘山线路等宜选择拦截式柔性棚洞;3其他位置可根据场地条件选择合适柔性棚洞形式。5.2.3柔性棚洞内轮廓应考虑缓冲系统在设计能级下的缓冲变形侵界影响,保证不侵入建筑限界。【条文说明】:5.2.3柔性棚洞横断面不但要考虑车辆行使的空间要求,还要考虑车辆行驶的安全、快捷、舒适和防灾。柔性棚洞建筑限界由车道(轨道)宽度、侧向宽度、余宽、检修道或人行道组成。棚洞内轮廓设计依据建筑限界,在内轮廓不侵入建筑限界的原则下,还应考虑棚洞路面、排水、检修、方便棚洞可能有的机电交通工程设施布置,还要根据棚洞结构形式和施工方法确定安全、经济、合理的断面形式和尺寸。一般在建筑限界的基础上适当增大不小于50cm为宜。柔性棚洞结构系统依靠缓冲系统消耗落石冲击动能,但在成功拦截落石情况下,若系统变形过大,造成侵界,仍有可能构成威胁,因此在设计时应首先考虑侵界安全距离,同时控制缓冲系统最大冲击变形量。柔性棚洞在遭受动能等于其极限设计能级的落石冲击时所发生的最大缓冲位移标准值可通过有限元计算或冲击定型试验得到。5.2.4结构设计时,应分别考虑正常服役防护能级和极限防护能级两种设计状态。在正常服役防护能级作用下,除缓冲单元外,结构各构件应处于弹性工作状态;在极限防护能级作用下,可采用弹塑性分析设计,但应保证系统的整体性。5.2.5柔性棚洞结构的正常服役防护能级和极限防护能级应根据安全等级按下式确定:Es

《柔性棚洞防护结构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2

=kEk(5.2.5-1)Eu=3Es(5.2.5-2)式中:Es——柔性棚洞结构正常服役防护能级(kJ);Eu——柔性棚洞结构极限防护能级(kJ);——落石最大冲击能量(kJ);k——安全系数,安全等级为一级、二级、三级时,分别取1.2、1.1和1.0。5.2.6柔性棚洞可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设计,计算分析应符合下列规定:1柔性棚洞结构的计算分析应在初始外形与初始应力分布的基础上进行;2应考虑支撑结构、缓冲系统的空间协同工作;3计算时宜采用动力学方法;4采用静力学方法时,应考虑动力冲击影响系数;5柔性棚洞的结构和构件应考虑结构的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宜考虑结构和构件的初始缺陷采用直接分析设计法进行分析与设计;6支撑结构分析计算时宜采用具有压弯特性的空间梁单元;7缓冲系统可采用索单元、梁单元、桁架单元或其他等效力学模型;8缓冲单元的P-Δ关系应有试验测试依据,测试方法可参考本规程附录D.1.3~D.1.4;9结构构件的边界条件应与实际相符。【条文说明】:5.2.61、根据大量国内外柔性棚洞结构工程的现场调查和试验研究发现,整体结构和各部件的承载力只是满足设计要求的基本因素,其关键因素在于各部件的组配方式是否足够合理,即通过承载力、变形设计及连接、构造措施是否能保证各部件间充分协同工作。采用有限元计算方法时,选用的计算程序应能满足柔性棚洞结构在高速冲击作用下的大变形、大位移、不均匀连接滑移等非线性问题的分析要求。2、采用有限元计算时,计算程序应能完整再现整个冲击过程,其技术条件应符合本规程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柔性棚洞结构的有限元方法设计应通过整体结构分析明确各部件的耗能、内力和变形。网片可简化为正交索网、斜交索网、离散梁单元或膜单元;应考虑与支座、网片的接触滑移影响。其基本设计工况宜采用中心点施加冲击荷载作用,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安全等级,再选择分别进行承载力校核、变形验算、不同冲击工况,包括:垂直冲击、斜向冲击及不同冲击位置条件下的设计计算。4、动力冲击影响系数可采用动量定理计算,冲击作用时间不宜大于0.2s。也可采用如下方法换算:借助Hertz碰撞理论近似估算冲击力P为:(5.2.6-1)(5.2.6-2)(5.2.6-3)(5.2.6-4)式中:Eeq为等效模量,E1、E2分别为两个碰撞体的弹性模量;、分别为两个碰撞物体的泊松比;δ为总变形量,δ1、δ2分别为两个碰撞物体的变形量。根据Hertz理论,假设落石碰撞防护系统为一个质量为m1的小球以v1的速度撞击一个质量为m2、r2>>r1,速度=0的球体。由牛顿第二定律:(5.2.6-5)根据式(5.2.6-5)得:(5.2.6-6)(5.2.6-7)(5.2.6-8)考虑网片的非弹性变形的影响,可将冲击作用下柔性网的刚度进行修正得到其等效模量。将网片的刚度进行膜单元化处理[20],得网片最大刚度为:(5.2.6-9)其中,a,b为常系数;为单元f中与节点e相交的四个边线的边长;为四条边线上的拉力;为单元对节点e的弹性刚度。图5.2.6-1单元内力据此,网片的最大模量为:(5.2.6-10)其中,A为网片横截面等效面积。据此,式(5.2.6-2)中的等效模量Eeq修正为:(5.2.6-11)5、结构的初始缺陷包含结构整体的初始几何缺陷和构件的初始几何缺陷、残余应力及初偏心。结构的初始几何缺陷包括节点位置的安装偏差、杆件的初弯曲、杆件对节点的偏心等。一般,结构的整体初始几何缺陷的最大值可根据施工验收规范所规定的最大允许安装偏差取值或最低阶屈曲模态分布。钢构件宜按下式考虑初始缺陷,该缺陷值包含了残余应力的影响:(5.2.6-12)式中:——离构件端部x处的初始变形值(mm);——构件中点处的初始变形值(mm);——离构件端部的距离(mm);——构件的总长度(mm);构件初始弯曲缺陷值,可按本规程表5.2.6-1取构件综合缺陷代表值。当允许材料的弹塑性发展和内力重分布时,除应按本条规定考虑构件初始缺陷外,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的相关规定,构件截面应为双轴对称截面或单轴对称截面,塑性铰处截面板件宽厚比等级应为S1、S2级,其出现的截面或区域应保证有足够的转动能力。表5.2.6-1构件综合缺陷代表值对应于GB50017-2017中表7.2.1-1和表7.2.1-2中的柱子曲线二阶分析采用的值a类1/400b类1/350c类1/300d类1/2507、膜单元的等效可采用以下方法,等效薄膜单位面积的质量与相应规格金属环形网片保持一致,密度ρ同样取金属环形网钢丝密度7850kg/m3。则薄膜厚度t0根据质量一致原则确定:(5.2.6-13)式中mn为n圈规格环形网每平米质量。则每种规格网片相应的等效薄膜厚度如本规程表5.2.6-2。表5.2.6-2不同规格网片对应的薄膜厚度网片规格等效厚度(mm)网片规格等效厚度(mm)R5/3/3000.42R12/3/3001.00R7/3/3000.60R16/3/3001.33R9/3/3000.76R19/3/3001.58等效膜单元的本构关系采用多段线性方式拟合等效膜单元的应力应变曲线,第一线性段终点的横坐标定义为“零刚度应变”,如图9所示。的大小只与不同规格的网环圈数有关。(5.2.6-14)图5.2.6-2等效应力应变曲线为除曲线水平段外的第线性段,以此类推。为每一线性段的应变增量,。每一线性段的斜率即切线模量的计算公式为指数函数:(5.2.6-15)此外,弹性模量取值,泊松比取值。8、宜采用动力测试试验数据,试验条件有限时,可通过对静力试验数据进行合理等效。5.2.7柔性棚洞的设计时,应考虑支撑结构直接承受冲击作用,在该工况下柔性棚洞结构应保持整体性。【条文说明】:5.2.7从既有研究来看,支撑结构立柱受到冲击时,易导致支撑结构破坏。虽然这种工况发生概率较小,但实际仍然存在,因此要求设计时应考虑这一不利作用。当考虑这种作用时,允许柔性棚洞结构发生破坏,但不应出现解体崩溃。5.2.89度区柔性棚洞,应考虑地震作用下的落石堆载和抗倒塌验算。【条文说明】:5.2.89度区柔性棚洞,在地震作用下,落石会产生堆积,因此除了服役能级作用下的连续冲击验算和最大能级冲击验算外,还需要验算多体落石的堆载。柔性棚洞大多修建于山区铁路、公路干线等生命线工程,地震作用下,承担着灾区救援和物质运输的路线保通的重要功能,因此柔性棚洞需要保持结构体系的完整性,需要开展地震作用下的抗倒塌验算。堆载质量按照极限能级采用式(5.2.16-16)进行换算,应用集中质量法,将集中质量布置于最不利点位,开展地震作用下的抗倒塌验算,抗倒塌验算方法参考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集中质量:(5.2.16-16)式中:ν为等效冲击速度,宜取15m/s.5.3结构设计5.3.1柔性棚洞结构设计应包括缓冲系统设计和支撑结构设计。5.3.2缓冲系统中的网片承载力应满足下式的要求:[Rn]/αm≥Pn,max(5.3.2-1)式中:Pn,max——网片的冲击作用力设计值;[Rn]——网片承载力;可参考表5.3.2。αm——承载力变异系数,可取1.2。表:5.3.2网片承载力参考值圈数网片承载力长宽比11.522.533155746867645265126116114110738018216616315895002392182152081162629927326926013757362330326315【条文说明】:5.3.2网片承载力可采用试验测定和理论计算两种方法。试验测定:试验方法可参考本规程附录D.1.1,并保证网片几何参数、材料参数,边界条件与实际条件保持一致。理论计算方法:计算示意图及拉力—位移曲线如本规程图5.3.2-1所示。几何参数:长宽尺寸分别为,;网环圈数为,网环内径为d,钢丝直径为,加载区域半径为Rp,s0为加载区域边缘距网片边界的最小距离;强度参数:钢丝屈服强度为σy,环链拉伸两阶段轴向力发展程度分别为,,等效纤维

《柔性棚洞防护结构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3

应力分别为,;等效纤维应变分别为,;刚度参数:环链拉力位移曲线两阶段刚度分别为k1,k2,边界刚度为ks图5.3.2-1计算示意图及拉力—位移曲线承载能力:(5.3.2-2)其中:(5.3.2-3)L0为纤维单元初始长度,可通过勾股定理计算:(5.3.2-4)边界刚度的取值需通过边界允许的最大变形确定,当ks取值大于5000kN/mm及以上时,环形网片边界可视为刚性边界。(5.3.2-5)环链拉伸两阶段轴向力发展程度分别为γN1,γN2:(5.3.2-6)5.3.3缓冲系统中的钢构件应按下列公式进行承载力和稳定性验算:1除圆管截面外,弯矩作用在两个主平面内的拉弯构件和压弯构件,其截面强度应按下式计算:(5.3.3-1)弯矩作用在两个主平面内的圆形截面拉弯构件和压弯构件,其截面强度应按下式计算:(5.3.3-2)式中:——同一截面处轴心压力设计值(N);——分别为同一截面处对x轴和y轴的弯矩设计值(N·mm);——截面塑性发展系数,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相关规定取值;——截面塑性发展系数修正值,正常服役防护能级和极限防护能级,分别取1和1.2——圆形构件的截面塑性发展系数,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相关规定取值;——圆形构件的截面塑性发展系数修正值,正常服役防护能级和极限防护能级,分别取1和1.2——构件的净截面面积(mm2);——构件的净截面模量(mm3)。2当钢构件不考虑初始缺陷时,应按下列公式进行整体稳定验算:对于双向压弯圆管,当柱段中没有很大横向力或集中弯矩时其整体稳定按下列公式计算:(5.3.3-3)(5.3.3-4)(5.3.3-5)(5.3.3-6)(5.3.3-7)(5.3.3-8)式中:——轴心受压构件的整体稳定系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的相关规定,此时构件的计算长度系数取1.0;——计算双向压弯圆管构件整体稳定时采用的弯矩值;——为构件A端关于x、y轴的弯矩(N·mm);——为构件B端关于x、y轴的弯矩(N·mm);——计算双向压弯整体稳定时采用的等效弯矩系数;——为x轴端弯矩(N·mm);构件无反弯点时取同号,构件有反弯点时取异号;;——为y轴端弯矩(N·mm);构件无反弯点时取同号,构件有反弯点时取异号;;——根据构件最大长细比计算的欧拉力。对于双轴对称实腹式工字形和箱形截面的压弯构件,其稳定性应按下列公式计算:(5.3.3-9)(5.3.3-10)(5.3.3-11)式中:——对强轴x-x和弱轴y-y的轴心受压构件整体稳定系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的相关规定,此时构件的计算长度系数取1.0;——均匀弯曲的受弯构件整体稳定性系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的相关规定;——所计算构件段范围内对强轴和弱轴的最大弯矩设计值(N·mm);——对强轴和弱轴的毛截面模量(mm3);——等效弯矩系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的相关规定;——等效弯矩系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的相关规定。3当钢构件考虑初始缺陷时,仅需按本条规定进行截面强度验算:非圆管截面:有足够侧向支撑:(5.3.3-12)无足够侧向支撑:(5.3.3-13)圆管截面:(5.3.3-14)5.3.4柔性棚洞中钢丝绳的承载力,应满足下式的要求:[Tr]/αm,r≥Tr,max(5.3.4)式中:——钢丝绳拉力设计值;——钢丝绳破断拉力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丝绳通用技术条件》GB/T20118的相关规定;可按本规程附录D中D.1.2条确定;αm,r——钢丝绳承载力储备系数,可取2.0。5.3.5柔性棚洞的极限防护能级高于250kJ时,系统中需设置缓冲单元。5.3.6缓冲单元应按以下原则进行设置:1结构构件不应阻碍缓冲单元的变形和相连钢丝绳的滑移2缓冲单元应与钢丝绳直接相连,宜布置在锚固端附近3缓冲单元拉伸变形量不宜小于1m,不宜大于4m5.3.7设置于连接钢丝绳上的缓冲单元可采用串联、并联和串并结合的配置方式.【条文说明】:5.3.7若采用串联方式导致变形量过大时,可采用并联方式,并联后启动力可取各并联缓冲单元启动力之和。5.3.8需要设置缓冲单元的柔性钢棚洞结构,缓冲单元吸能比例不宜小于70%。5.3.9设置于钢丝绳上的缓冲单元数量可按下式确定:(5.3.9)式中:η——吸能比例系数,可取0.7;——考虑缓冲单元未完全工作的调整系数,宜取1.3;——单一缓冲单元的耗能能力,缓冲单元耗能能力参考本规程附录D.1.3.5.3.10缓冲单元的启动力与钢丝绳拉力设计值应满足下式要求:0.2Tr,max≤Fst≤0.5Tr,max(5.3.10-1)Fdt≤0.7Tr,max(5.3.10-2)式中:——缓冲单元静态启动力;——缓冲单元动态启动力。【条文说明】:5.3.10缓冲单元应有合适的启动力以保证在结构受到冲击时能够启动工作,同时应具备足够的行程以满足最小耗能需求。经试验证明,缓冲单元在动力冲击作用下的启动力和峰值工作内力均明显大于静力试验结果,因此,在设计时应采用相应的动力力学性能指标作为设计依据。5.3.11支撑结构用于支撑上部缓冲系统、保证结构的整体性能。支撑结构可采用钢结构、混凝土结构或其他结构形式,其结构设计应进行承载力、稳定和变形验算。支撑结构构件的计算,应按我国现行设计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和《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的规定执行。5.3.12支撑结构宜与缓冲系统采用整体协同计算。5.3.13当支撑结构与缓冲系统单独计算时,应以缓冲系统的传递荷载、边界条件作为设计依据。5.3.14抛出式柔性棚洞应进行落石抛出控制计算。【条文说明】:5.3.14落石抛出控制计算可采用有限元数值计算,亦可采用如下理论计算:落石抛出运动控制计算方法当落石与倾角为θ的系统网面发生碰撞时,假定碰撞加速度为,经分解后,落石沿网片切向加速度为,法向加速度为(见图4):(5.3.14-1)(5.3.14-2)图5.3.14-1落石碰撞回弹发生回弹后,定义落石加速度方向与网面的法向夹角为,大小为a2,沿拦截网面切向的落石加速度分量为a2τ,沿法向的加速度分量为a2n,在平面坐标系中,落石在y轴向的加速度为a2y,落石在z轴向的加速度为a2z。其公式为(5.3.14-3)(5.3.14-4)(5.3.14-5)(5.3.14-6)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落石碰撞产生的y向加速度使得落石受到y方向抛掷力,当该力足够大时,可让落石外抛出一定距离,提高落石抛出能力。在常见的Hertz碰撞问题中,由于接触碰撞面不会发生大变形,因此易知随着靶面倾角增加,法向冲击力降低,切向冲击力逐渐加大。但是,落石与柔性网的冲击接触与一般的Hertz接触不同,主要原因是网片遭受落石冲击作用时会发生非常显著的大变形,容易对落石形成“包裹”作用,网片与落石的接触作用具有复杂的三维空间分布特征。随着倾角的增加,总体来看网片遭受的切向冲击力会趋于增加,但由于“包裹效应”影响,使得落石底面的法向接触力始终处于控制地位。(a)网片垂直冲击极限变形[15](b)网片斜冲极限变形图5.3.14-2落石抛掷轨迹Fig.5.3.14-2Trajectoryofrockfall将落石的外抛轨迹假定为抛物线,为了保证落石抛出,落石需要充分的水平外抛距离l/2和最大回弹高度H(见图5)。同时,为了保证系统具有可恢复性,还须抑制系统的非弹性变形,即冲击拦截完成后,系统需要有足够的弹性势能储备能力,并在落石回弹抛出过程中转换为抛掷动能。图5中,点D为落石与网片的初始接触点,位于网片中央;点A为钢柱支承端,点C为钢柱悬挑端,AC为钢柱长度l,CJ为l/2;BC为网片理论长度l0;∠θ为网片与支撑钢柱倾角;点E为网片最大变形时落石位置,DE为最大冲击变形h;点C为简图坐标原点。根据图5,当落石回弹高度hg>Δh,便可控制落石外抛。根据Z.X.Yu等[16]可

《柔性棚洞防护结构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4

得垂直冲击作用下,网片极限变形Δmax(见图5(a))为(5.3.14-7)(5.3.14-8)(5.3.14-9)式中:li为最大冲击变形时,非接触区网片长度;为落石的外包直径;hR为残余拦截高度;hc为落石与网片的接触高度;li0为网片初始拦截高度,理论值取l0;ny为y方向网环行数;为接触区网环行数;为接触区网环行数理论值;D为网环直径;为挠度系数,其取值按经验统计为0.55~0.9。当落石冲击斜置网片至最低点时(见图5.3.14-2),由于滑轮效应,可假定网片拉力T1和T2相等,且等于网片的张力T,由于图5.3.14-2(a)和图5.3.14-2(b)两种冲击状态下网片的极限伸长量一定,根据椭圆第一定义,以点D为原点建立局部坐标系,以点B和点C为焦点,可建立点E的椭圆轨迹方程(5.3.14-10)h与Δmax的夹角为θ,即h所在直线方程为(5.3.14-11)根据椭圆轨迹方程和直线方程可求得h:(5.3.14-12)即Δh为(5.3.14-13)此时网片的伸长量Δl0为(5.3.14-14)在拉伸试验中,网环塑性变形量小[16],故本文假设忽略网片的塑性伸长量,此时的网片变形遵循胡克定律,即网片张力T为(5.3.14-15)式中:k为网片的等效刚度。根据式(16)-(17),可确定α和β的角度:(5.3.14-16)(5.3.14-17)对力进行分解,得到:(5.3.14-18)(5.3.14-19)式中:m为落石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E点落石的速度v为(5.3.14-20)式中:为耗能系数,根据数学统计取值范围为0.65~0.8;Id为设防冲击能量。假设在最低点处,落石运动方向与合力方向一致,则落石速度y向分量和z向分量为(5.3.14-21)(5.3.14-22)根据几何解析,当落石被抛至系统边缘位置时,落石回弹的高度hg和H的计算方法为(5.3.14-23)(5.3.14-24)式中:t为落石被抛至系统边缘位置的时间,t=l/2vy。式(7)~(24)可编程循环迭代计算,获得满足hg>Δh的hg临界值及与之相应的临界倾角θ。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中对公路净高有严格的规范要求,为了保证高能级冲击下系统变形不侵界,防护系统铺设高度Hs应通过计算分析予以确定,计算方法见下式:(5.3.14-25)式中:h为网片最大冲击变形,可由计算或者足尺试验确定;为经验系数,可取1.1~1.2,用于考虑实际安装条件影响或者理论计算的误差对冲击变形的影响;Hr为公路净高,根据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取值。5.4构造要求5.4.1柔性棚洞的构造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确保结构各部件之间具备可靠连接;2应满足支撑绳与立柱之间的相对滑移要求,同时保证缓冲单元的充分启动;3应确保冲击荷载作用能够充分有效地传递至基础;4网片与支撑绳之间的连接应能满足网片沿钢丝绳的滑移要求;5钢丝绳在立柱两端部位应有可靠支撑,并应保证自由滑动,钢丝绳与支撑点接触处的转弯半径不应小于钢丝绳直径的5倍。【条文说明】:5.4.1钢丝绳的最小破断力随着其弯折角度的大小而变化明显。为保证结构在正常工作状态中,钢丝绳有足够的承载力储备,应尽量增大与钢丝绳接触位置支座的转弯半径。5.4.2柔性棚洞结构选型应使传力明确,并尽量减小次应力影响,节点处各构件的内力宜交汇于一点,其节点构造应简单紧凑。5.4.3主要受力构件及其连接件宜符合下列要求:1钢板厚度不应小于5mm;2角钢截面不应小于45×4;3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6;4钢管壁厚不应小于4mm。5.4.4钢丝绳夹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丝绳夹》GB/T5976的有关规定。5.4.5钢丝绳铝合金压制接头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丝绳铝合金压制接头》GB/T6946的有关规定。5.4.6卸扣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一般起重用D形和弓形锻造卸扣》GB/T25854的有关规定。5.5基础设计5.5.1基础包括钢丝绳的基础以及支撑结构的基础。5.5.2基础设计之前应开展工程地质调查及勘查工作,查明地基工程地质条件,确定设计参数。5.5.3支撑结构基础应符合下列规定:1基础埋深应超过冻土深度且不宜小于0.5m,并应满足稳定性和承载能力的要求。当地基为不易风化的完整基岩时,应采用钻孔锚杆基础,否则应采用混凝土基础,并应根据承载力和稳定性要求确定基础的埋深和尺寸;2基础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当地下水有侵蚀性时,水泥应按有关规定选用;3基础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6mm,净距不宜小于120mm。当用束筋时,每束不宜多于3根。混凝土必须填筑密实,钢筋保护层厚度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标准》GB/T50476中相关要求;4纵向受力钢筋的截断点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计算;5箍筋宜采用封闭式,直径不宜小于14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6基础两侧及受压边应配置纵向构造钢筋,其间距宜为200mm~400mm,直径不宜小于14mm;7地脚螺栓锚杆外露段以及与其相邻的埋入地层的不小于100mm区段表面应采用热浸镀锌处理,镀层厚度不应小于55µm;8混凝土基础开挖不宜采用爆破作业。5.5.4钢丝绳锚杆基础应符合下列规定:1钢丝绳锚杆位置的地基条件可以满足设计锚固力要求时,所需锚杆根数及长度应根据基础设计内力值确定;若地基条件不能满足设计锚固力要求时,可考虑采用混凝土基础,其尺寸和埋深应满足稳定性和承载能力的要求,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2钢丝绳锚杆锚固段长度不宜小于2.5m。单根钢绳锚杆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增加锚绳根数,设计计算需要时,应增加压力注浆锚杆,将钢绳锚杆固定在压力注浆锚杆上,提高钢绳锚杆的锚固力和稳定性;3钢丝绳锚杆孔径不应小于42mm;4锚绳锚杆钻孔注浆材料宜采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其强度不宜低于25MPa。注浆采用孔底返浆法,注浆压力宜为0.2MPa~0.4MPa;5钢绳锚杆和压力注浆钢筋锚杆施工完成后应按总数的5%随机抽样进行抗拔力检测,当有特殊要求时,可适当增加;6钢绳锚杆混凝土基础不宜采用爆破作业。5.5.5不同极限防护能级的柔性棚洞缓冲系统内的立柱、钢丝绳、网片设计内力应在专项设计报告中提供,并应根据试验对设计值进行校核。【条文说明】:5.5.5当连接内力较大时,可以采用多根钢丝绳,或每根钢丝绳上面连缓冲单元的位置再并联出多根绳子,端部再增设相应设计拉力的锚杆,以确保达到基础设计内力最小值的要求。柔性棚洞结构的拉锚系统必须经过严格的设计计算,对于拉力较大的基础需要将钢丝绳锚杆替换为压力注浆钢筋锚杆。本节锚杆设计部分涉及的注浆体与锚孔壁的粘结强度、锚杆与注浆体的粘结强度及锚杆强度计算采用的是传统意义的安全系数法计算,主要参考现行国家标准《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GB50086的有关规定。6质量检验6.1一般要求6.1.1质量检验包括核查厂家提供的质量证明文件,进行材料性能检验、部件性能检验和整体性能检验。6.1.2部件性能检验和材料性能检验应覆盖柔性棚洞防护结构的所有部件和材料。抽查数量应按工程设计要求,工程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可按现行国家标准《计数抽样检验程序》GB/T2828的规定进行抽样。6.2质量证明6.2.1厂家提供的质量证明文件应包括部件生产加工合格证明、出厂检验证明、原材料材质证明、盐雾试验报告、柔性棚洞防护结构产品试验报告。6.2.2柔性棚洞防护结构产品试验报告应包括产品体系配置、钢结构可靠性计算结果、网片抗顶破力试验报告、缓冲单元启动力和耗能值试验报告等。6.3材料、部件及整体性能检验6.3.1柔性棚洞防护结构应按本规程附录C进行材料性能检验、按本规程附录D部件性能检验、按本规程附录E进行整体结构性能检验。7运输、安装及验收7.1包装、运输、贮存7.1.1每件产品包装上应带有一个标签,其内容包括:1制造单位名称或代号;2产品自检合格证号;3生产日期(年、月);4产品型号、规格;5检验员工号;6出厂检验结果。7.1.2

《柔性棚洞防护结构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5

产品包装应具有足够强度,保证产品能够经受多次装卸、运输无损伤、变形、降低精度、残失,能够安全可靠地运抵目的地:1构件装运使用卡车、平板车等运输工具。2装车时构件与构件应整齐堆码,构件与车辆之间应妥善捆扎,避免车辆颠簸而发生构件散落;3装车和运输过程中应注意保护构件,特别是一些较薄的连接板,应尽量避免与其他构件直接接触;4搬运时应避免拖挂,不应抛卸;5连接板应用临时螺栓拧紧在构件本体上与构件一同发运。7.1.3对于柔性网片,包装形式应采取单张网成卷捆扎裸装,每卷至少应用铁丝扎紧三处。如用户需要其他包装方式,经双方协商,也可按其要求包装交货。7.1.4产品应贮存在整洁、干燥通风和无腐蚀物侵蚀的地方,宜与地面隔离堆放,堆码高度不宜超过3m。7.2安装7.2.1柔性棚洞防护结构的安装应符合设计文件和生产厂家的安装指导手册的相关规定。7.2.2柔性棚洞防护工程施工应充分考虑与其它工序的合理规划,精细组织,编制合理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并符合下列规定:1柔性防护棚洞工程施工前应检查进场原材料、构件及施工设备的技术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2柔性防护棚洞工程施工安装时,不得改变设计规定的各类构件的安装位置及其连接关系、连接程度。3柔性防护棚洞工程施工应按坡面准备与施工放线、锚杆与基础施工、支撑结构安装、缓冲系统安装的顺序组织施工。一个连续布置的柔性棚洞或一组相互关联的柔性棚洞,宜在完成全部锚杆或基础放线定位后,再开始锚杆与基础的施工作业。4应合理规划和修建便于施工人员行走、材料搬运的坡面施工通道,并尽量结合后期检查维护通道。7.2.3柔性棚洞防护结构布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当需适应现场工程条件对柔性棚洞防护工程的布置进行适当调整时,除满足设计文件中相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局部调整锚杆或混凝土基础位置时,不应减少设计要求的锚杆或混凝土基础数量。2两相邻支撑结构基座间距离调整量不应大于设计值的20%,且一榀的总长度正负误差不应超过0.2m,且这种调整不导致基座间连线走向的变化。3同一基座的间距和相对方位误差应严格控制在能顺利安装基座的范围内。7.2.4锚杆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GB50086及设计文件的规定。柔性棚洞的安装,除满足设计文件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拍盘出口部位钢结构部分拱架应采用分段吊装方式进行安装,先安装拱架柱脚立柱部分,再在地面将弧形梁部分三段整体拼好后吊装,与立柱合拢。每安装完成两榀拱架后,立即将拱架之间的系杆和支撑安装完成;2拍盘中间部位钢结构部分拱架应采用整体吊装方式进行安装,在地面将拱架分三段整体拼好后吊装。每安装完成两榀拱架后,应立即完成拱架之间的系杆和支撑的安装;3钢丝绳类构件带有缓冲单元时,应与钢丝绳构件同时安装;4采用地层钻孔锚杆固定的基座,宜用砂浆找平安装处地面;5包含格栅网时,在承载网的上坡侧铺挂格栅网片并进行各网片边缘间以格栅网与承载网间的扎结;6各柔性网片间及其与支撑绳间的缝合连接应确保每一个边缘网孔都被连接。7.3工程验收7.3.1公路柔性棚洞工程应按照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规定的方法进行质量检验评定。7.3.2柔性棚洞的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1柔性棚洞防护工程应满足设计文件的要求;2柔性棚洞防护工程各部件规格、数量以及各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应与整体性能检验报告或整体性能证明报告中的规定一致;3柔性棚洞防护工程材料以及构件的物理、化学性能检验,减压环力学性能,锁紧扣件力学性能等应符合本规程第6章质量检验的要求并经抽检,合格后方可使用;4柔性棚洞基础混凝土所用的水泥、砂、石、水和外掺剂的规格和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按规定的配合比施工;基础结构几何尺寸,埋置深度,强度,预埋件位置深度等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地基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5钢筋锚杆与钢丝绳锚杆插入孔内的长度不得短于设计长度的95%。根数不得少于设计数量;6现场锚杆试验结果应满足钢筋锚杆与钢丝绳锚杆设计拉应力要求。7.3.3构件及基础实测项目应符合表7.3.3的规定:表7.3.3构件及基础实测项目项次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权值1防护网孔间距(mm)±30直尺、塞尺:抽检1%22环网钢丝股数0抽检10%23钢拱柱高度(mm)±50全检14立柱脚中距±200全检15镀锌层厚度(μm)钢柱≥85测厚仪:抽检5%2紧固件≥50镀锌钢丝≥33试验室:抽检1%7.3.4柔性棚洞外观鉴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基础混凝土应密实平整,无裂缝、翘曲、蜂窝、麻面等缺陷。不符合要求时每处减1分。2金属构件表面不得有锈蚀、漏镀等缺陷。不符合要求时,每处减1分。3防护网片应与缝合绳连接牢靠,不得漏缝空格,钢拱柱、横向支撑钢管与基础连接正确,不符合要求时每处减2分。4钢结构上铺设的防护网片整体上不应有明显的个别凹凸现象,曲线段应圆滑顺畅。不符合要求时每处减2分。5紧固件固定牢固,减压环、钢丝绳数量、位置正确。不符合要求时每处减2分。7.3.5柔性棚洞防护结构工程项目应根据使用场景分别按《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交通部2004年第3号令)和《铁路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交接办法》(铁道部2008年第23号令)的规定进行竣(交)工验收。8保养和维修8.0.1柔性棚洞防护结构保养和维修应根据保养维修手册进行。【条文说明】:8.0.1维修保养手册可由承包商会同材料供应商和生产安装厂家、设计院提供,承包商应就其要求向业主方或管理方说明和指导。保养维修工作宜委托专业公司专业队伍进行。8.0.2维修管理责任方必须对维修保养计划书、检修记录、检修报告书、修改记录的文档进行保管。8.0.3每年一次的日常检查宜在初冬进行,每年两次的日常检查则宜分别在初冬和春末进行。当遭遇当地十年一遇或几十年一遇的暴风雨或风暴袭击后,或者是发生地震后,应增加进行日常检查。8.0.4缓冲系统是柔性棚洞的主要耗能结构,需要在使用过程中定期维护、清洁、保养,及早替换和处理有缺陷的构件与节点,保证柔性棚洞的正常使用。缓冲系统的检查维护主要项目为:1检查钢结构是否有变形、开裂、破坏:钢结构整体有变形情况出现,应对相应部件进行更换;有局部开裂、破坏,应先评估破坏程度,分析破坏原因和该部分的受力情况,若修补后能够达到结构要求则现场修补并做好防腐措施,若破坏结构对系统性能有较大影响则须更换该部件;2检查钢结构表面是否有锈蚀:棚洞钢架中若出现锈斑应及时查明诱因并记录,人工除锈后用热镀锌修补液修复局部防腐层;3检查焊缝质量问题:焊缝开裂,可直接进行补焊;焊缝有未焊透、夹渣、气孔等缺陷是,应重焊;焊缝有咬边、弧坑时,应重焊;焊瘤处应彻底铲除重焊。8.0.5对于有裂纹或已经断裂的螺栓,应查明破环原因,作详细记录并及时更换。对于松动的螺栓在检查时上紧。如果需拧紧的是高强度螺栓,还应根据螺母的类型(摩擦型或承压型)及强度等级的要求,用示功扳手将螺栓拧至规定的力矩。为了避免引起其他螺栓超载,更换螺栓时应每个进行。如果螺栓损害程度大,需更换的数量较多,为确保安全,修复时,应在卸载状态下进行。8.0.6缓冲系统中的柔性网片是柔性棚洞的主要拦截构件,网片不平整应及时整理;配件(如扣件、螺栓、垫片等)若出现松动偏移,须及时紧固并进行记录,同时扩大检测范围,确保连接紧固;配件断裂应查明并记录原因然后更换;轻度起锈可做防锈处理,锈蚀严重或断裂应更换新品。8.0.7缓冲单元元件需要在使用过程中定期维护、清洁、保养,及早替换和处理有缺陷的构件与节点,保证柔性棚洞的正常使用。缓冲单元若有启动痕迹,应判断是否达到其工作消能的程度,从外观判断,若其启动后的直径缩小至原来直径的2/3,应更换新的缓冲单元;若缓冲单元启动,未达到正常工作能级,但出现损坏、偏移等现象,应更换新的缓冲单元;缓冲单元贯穿的拦截钢绞线,应处于紧绷状态,若未达到要求,应调节,并给予一定的张紧力,张紧力不宜小于5kN。8.0.8常规巡检中应及时清理发现的细小落石。若有较大落石造成网片破坏,甚至钢架变形、破坏等严重情况,必

本文档为【《柔性棚洞防护结构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18.0 ,已有0人下载

最新资料

热门推荐

推荐专题

v

个人认证用户 lenvis1984

暂无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