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WORD模板 学习教育 15古诗二首

 15古诗二首

开通vip
举报

爱问共享资料15古诗二首文档免费下载,数万用户每天上传大量最新资料,数量累计超一个亿 ,<h1> 15古诗二首 </h1><p>[教学目标]</p><p>1.会认“晓、慈”等11个生字,会写“湖、莲”等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行”。</p><p>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p><p>3.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p><p>[教学重难点]</p><p>1....

15古诗二首

<h1> 15古诗二首 </h1><p>[教学目标]</p><p>1.会认“晓、慈”等11个生字,会写“湖、莲”等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行”。</p><p>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p><p>3.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p><p>[教学重难点]</p><p>1.识记生字,背诵古诗。</p><p>2.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诗赏句,感受诗人所描绘的美景和诗人的心境。</p><p>[教学课时]</p><p>2课时</p><p>第1课时</p><p>◆课时目标</p><p>1.会认5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重点)</p><p>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并背诵。</p><p>3.理解诗意,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想象六月西湖独特的美景。(难点)</p><p>一、揭题导入</p><p>出示诗题: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p><p>1.指名读、齐读。教师注意指导“净慈寺”的读音及诗题的停顿。</p><p>2.相机解释“净慈寺”和“林子方”。</p><p>3.从诗题当中你知道了什么?想想诗题是什么意思。</p><p>(诗人杨万里)早晨从净慈寺出门去送别他的朋友林子方。</p><p>二、朗读古诗,识记生字</p><p>1.朗读古诗。</p><p>(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争取读得正确、流利。</p><p>(2)同桌互读,检查指正。</p><p>(3)听朗读音频,指名读,指导古诗要读得字正腔圆、抑扬顿挫、有节奏感。</p><p>(4)分组比赛读,读出诗的韵味。</p><p>2.学习生字。</p><p>(1)学生根据读诗的感受,指出不好读的字,教师指导。</p><p>(2)玩一玩“生字连连看”游戏,检查生字认读情况。</p><p>三、再读古诗,整体感知</p><p>1.教师读古诗,学生仔细听,思考下列问题:</p><p>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这首诗写了些什么呢?</p><p>2.小组内交流后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板书。(六月西湖风光:莲叶荷花)</p><p>四、品析诗句,想象意境</p><p>过渡:我们知道诗人在诗中写了六月西湖的莲叶和荷花。那么诗中具体是怎样写的呢?</p><p>1.出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p><p>(1)自由读第一句“接天莲叶无穷碧”,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样的莲叶?(碧绿碧绿的莲叶无穷无尽的绿色)</p><p>①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接天无穷碧)</p><p>②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看,体会这句诗。</p><p>③请学生来讲一讲自己看到的画面,说一说诗句的意思。</p><p>④让学生说说“接天”的意思,教师引导学生领会。(荷叶挨挨挤挤,向远处看,看不到尽头,仿佛与天相接了。)</p><p>⑤指名朗读。指导朗读时语速放慢,读出壮观的感觉。</p><p>(2)读“映日荷花别样红”,在这一片碧绿之中的荷花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p><p>①“别样”是什么意思?</p><p>②这六月西湖的荷花果真特别的娇艳,你看,她红得像什么?(图片展示)</p><p>③这荷花为什么这么红?(映日,在太阳的照射下)还有什么原因?(在荷叶的映衬下)</p><p>(3)诗人是早上从净慈寺出门去送别林子方的,此时的太阳是朝阳,同学们再想想,在碧绿的荷叶上,你还能看到什么?(晶莹的露珠……)(齐读诗句) </p><p>2.出示: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p><p>(1)这两句诗告诉了我们什么?(地点:西湖/时间:六月)</p><p>(2)为什么诗人会说六月西湖的风光“不与四时同”?</p><p>(3)指名读,指导学生读出赞叹的语气。</p><p>3.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p><p>(1)看着这样一幅图,假如你是诗人杨万里,来尽情地赞颂一下这六月的西湖吧!谁来读读这首诗?(指名朗读)</p><p>(2)教师配乐朗诵,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再说说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p><p>(3)师生共同入情入境地诵读全诗。</p><p>五、指导写字</p><p>学习“湖、莲、穷、荷”4个生字。</p><p>1.出示生字 课件 超市陈列培训课件免费下载搭石ppt课件免费下载公安保密教育课件下载病媒生物防治课件 可下载高中数学必修四课件打包下载 ,指导学生观察生字结构及书写顺序。</p><p>2.进行口头组词训练,加强记忆。</p><p>3.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p><p>第2课时</p><p>◆课时目标</p><p>1.会认6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行”。(重点)</p><p>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绝句》,并背诵下来。</p><p>3.能初步了解《绝句》中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难点)</p><p>一、复习导入</p><p>1.小组比赛,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p><p>2.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和诗人杨万里一起欣赏了六月西湖的美景,这节课我们再一起来学习“诗圣”杜甫写的一首《绝句》,走进古诗的世界,去感受古诗中如画的春天美景吧。(板书课题:绝句)</p><p>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p><p>1.按上节课的方法,自读学习。学习生字,进行识记,读准字音。</p><p>2.交流自学情况。</p><p>(1)出示卡片认读生字,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p><p>(2)个别字注意扩词练习,加深对字意的理解,促进识字。</p><p>3.指读诗句。抓住重点的字音进行指导。</p><p>三、想象画面,理解诗意</p><p>1.理解第一二句诗。</p><p>(1)你们从诗句中读出了哪些景物?(黄鹂、柳树、白鹭、青天)</p><p>(2)“鸣”是什么意思?(叫)“翠柳”指什么?(碧绿的柳树)</p><p>(3)此时正是春天,想一想:诗人看到的会是一棵怎样的柳树?(引导背诵《咏柳》)</p><p>2.齐读第二句诗,理解“行”“上青天”。(行:行列。上:飞上。青天:蓝天。)</p><p>3.理解第三四句诗。(展示图片,加深对词语的理解)</p><p>(1)“窗含”是什么意思?(窗对着)“千秋雪”指什么?(终年不化的积雪)</p><p>(2)“泊”是什么意思?(停泊靠岸)</p><p>4.指名说说这首诗的意思。</p><p>5.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景物的呢?(由近及远)</p><p>6.结合插图想象说话,说说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美景,并体会诗人的心境。(表达了诗人闲适的心境和开阔的胸怀,同时也表达了对闲适、宁静的生活的向往。)</p><p>四、指导写字</p><p>书写“绝、含、岭、吴”4个字。</p><p>1.引导学生从字形、结构等方面进行观察。学生找出自认为难写的字,并把自己提醒大家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说清楚。</p><p>2.教师范写,边写边强调需要注意的地方。</p><p>“含”和“岭”中都有相近的部分,注意“含”的上部是“今”,“岭”的右边是“令”。</p><p>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组织学生进行相互评价。</p><p>[教学板书]</p><p>15古诗二首</p><p>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绝句</p><p>莲叶:接天\,无穷碧              六月西湖</p><p>荷花:别样红  风光不与四时同    黄鹂叫  白鹭飞</p><p>千秋雪  万里船                 秀美</p><p>[ 教学反思 平行与垂直的教学反思班会课教学反思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科学我从哪里来教学反思平行与垂直教学反思 ]</p><p>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我在本课教学中努力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学生仿佛置身于自然美景中。</p><p>在教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时,我遵从了从整体感知到品读悟情,再到有感情地诵读的教学规律,力求做到教学从学生出发,落实读\悟\品等每一个环节,让学生感受到诗中的美景。在教学《绝句》这首诗时,我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更鼓励学生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色,理解诗意,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古诗的意境美。</p>

本文档为【15古诗二首】,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1个特权 ,已有0人下载

最新资料

热门推荐

推荐专题

v

机构认证用户 阅与慧文化

阅与慧文化创办于2016年,三年来,致力于中小学学生线上学习指导与学习资料免费分享,两年多来,得了很多家长的肯定与好评。2019年开始,为帮助更多的家长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推出阅慧文化校外辅导线下站,以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阅读习惯、书写习惯为主要目的,努力促进孩子学习进步。